To Top

墨聲人|20校|當代水墨校際聯展|臺藝大

衝撞與協商----李振明水墨語言的當代突圍

文/莊連東

衝撞與協商----李振明水墨語言的當代突圍
撰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莊連東
前言  
 
    臺灣當代水墨創作者長期以來必要以新構水墨語言的具體實踐,回應時代浪潮的挑戰。他們以貼近自身特質並體察外在環境條件後,結合主客觀優勢的敏銳度,進行個人創作模式的形構,個人特質體現在性格對創作思維與態度的影響,外在環境因素則牽動水墨承繼傳統,接軌當代與落實本土化相關問題彼此消長的歷程。至於主客觀優勢是創作者衡量個人學習歷程與生命經歷所累積的能量,作為創作利基的判斷,而敏銳度決定創作靈感觸發的原動力。四者合一齊備,形塑創作者獨具的風格,而寫就此章水墨新頁,李振明的創作型態正是多方融合與展現個人強大力量的典範,並為臺灣當代水墨的風貌寫下新頁。
 
兩端游移----「異」與「同」之間的共舞
 
    出生於1950年代的李振明,藝術的學習歷程正值兩極化思想對立的時期,他所面對的創作環境是歷經抽象水墨顛覆風潮後,傳統反撲勢力仍然強大,在容許與反對嘗試建構水墨新語彙的拉鋸爭論中求其平衡的時代,創作的情狀正如李振明性格中勇於突破框架又力求圓滿和諧的特質,必需抉擇在兩難中求全。
 
    於是,同時呼應早期李振明「西畫」學習背景與多年「設計課程」教學經驗,在轉化為水墨創作養分時的相互融通。他透過畫面異質元性元素並置製造視覺衝突與調整美感氛圍和諧相融的矛盾運作,在兩種不同手法的平衡關係中形塑作品的獨特風采,成為李振明建構創作模式的鮮明方法。亦即以兩面性處理的形式,同時擴張差異的張力以凸顯視覺焦點的強度,與連結共同質性以調和畫面個別特徵。因此,李振明的作品往往在於失序性與秩序化之間共譜水墨既熟悉又陌生的新語言系統。
 
矛盾鋪排----「放」與「收」同構的旋律
 
    李振明的創作策略是先以異質元素並置的方式衝撞傳統水墨和諧統調的作法,因為差異,於是有了新鮮的視覺效果,同時有了討論與思考的空間。所謂「異質性」所涵蓋的範疇,李振明運用的層面多樣而深刻,包括圖像、佈局、技法都作深入的探究。然後再以美感與意境與設計性結構統合畫面,尋訪畫面統一性的效果。
 
一、「星座式」鋪陳的多義表述
文字方塊:  
圖一:1998〈庇佑斯土〉69×69cm

    對於圖像的選擇,李振明意圖將自然圖像與人文符號作外在非相關性的鋪排,他觀照圖像的範圍很大,從自然的岩石、水鳥到宗教的佛陀雕像、電音三太子像,都可以在同一畫面並置出現,然後一如阿多諾「星座式」理論中,滿天散佈的各種片段語言的羅列,當然也在語彙解讀的模式中,體現阿多諾「謎語特質」的內在意義串接效應。李振明的作品圖像元素,在看似片段分裂的無機組合中,隱約蘊藏有機意涵連結的密碼,於是在強烈圖像差異的背後,隱然存在強大整體的想像。(圖一)
 
二、「散置式」空間的結構設計
文字方塊:  
圖二:2002〈漬巖遺跡-隘門〉96×72cm

    墨質圖像同構,合理空間的破壞是必要的手段,隨意的散置成為容許差異共存的策略。當然也必定造成畫面凌亂的後果。而在取得圖像散置產生多義語彙與視覺空間平行位移的新水墨形式之際,透過設計性的理性安排,則巧妙的將凌亂的畫面整合在秩序的空間結構中。這種結構或以符應視覺原理中「群化原則」的相互聯繫、抑或是結合視覺心理下「完形狀態」的整體感應,當然也透過外在空間切割的具體形式,完善畫面的整體性考量。(圖二)
錨點 
三、「隨意式」揮灑的美感對應
文字方塊:  
圖三:2017〈八卦山大佛之山澤艮兌〉127×96cm

    李振明的技法處理融貫中西且獨樹一格,他以素描式精密描繪圖像的細節,以墨韻堆積的方法營造厚實的肌理層次,意圖突破傳統水墨欠缺寫實表現的限制,增強水墨圖像語言的力度以符合當代高度視覺化的社會需求。另一方面,文人書畫筆墨自由揮灑的自在則又巧妙的調和了畫面的嚴謹理性,讓「工」與「寫」的趣味相互輝映也互融一體。於是,表現技法形塑他作品中既典雅細緻又抒放灑脫的雙重美感氛圍。(圖三)
 
以險突圍----「生」與「熟」共創的新局
 
    李振明賦予了台灣當代水墨嶄新的語言風貌,透過「製造陌生後再求其熟悉」的創作模式運作,讓畫面的構成元素形成極大化的差異,營造「陌生感」以尋求水墨新語彙的言說空間,這份水墨畫的陌生感先以互不相干的圖像類型同構、隨意散置的空間凌亂處理,或是極端工細的寫實技法被放大觀看,然後再透過「熟悉」的內部意義聯繫,共同的視覺規律統合,以及典型的傳統筆墨美感導入,讓陌生的新奇意象得以彰顯,同時,亦能回歸熟悉的美學秩序。對於台灣當代水墨的發展,莫衷一是又企求出新的時刻,無疑是一記「以險突圍」的高招。
 
    因為「險」,得以超脫傳統水墨完備體系的框架,也因為「險」,新奇的水墨語言得以提供當代水墨創作活動更多的思考與想像。而「生」與「熟」意象的相互疊合,則將「險」的效益得以具體落實。
 
結語
 
    從個人性格特質、成長學習背景到生命經歷的清楚認識,在洞察時代趨勢與敏銳的創作思維運作下,李振明統合主客觀優勢,以無畏與睿智的精神進行臺灣當代水墨的革新工程,在充滿矛盾兩難的情境中,以矛盾並置轉換的創作模態解決兩難的困境而別出新意。顯然,因為他的示範,對於後輩水墨創作學子在尋求個人突破困境,建立自我創作方法的實踐過程,具有啟發的作用,也為當前臺灣水墨畫多元風格的繽紛繁盛,立下標竿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