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未來市/
公私協作的創新城市
#產業升級
Action 41 / 農綠加值共生
- 透過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等資通訊技術,建構智慧化農業基礎設施,減輕勞動力作業負擔,建立更有效率且友善的農業經營模式,達到智慧生產與管理,以提升整體農產量能,並發展綠電為農業加值,期望能達到以農養綠,以綠養電的目標。
Action 42 / 全球智造中心
- 為因應未來科技趨勢,發展人工智慧、智慧機械、資通訊等策略性產業,並提供臺中市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之腹地,除加速推動已規劃之產業園區開發,將爭取發展高科技產業發展所需之創新研發場域,凝聚產官學研,整合各單位資源,匯聚中部國際研發能量,提供新創、青創業者研發,使臺中成為智慧製造中心。
Action 43 / 共享循環經濟
- 近年面臨資源消耗、能源使用等困境,產業發展在「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脈絡下,同時產生各式廢棄物,而為推動永續發展,應加強資源循環再生,將廢棄物資源化妥善運用,使產業廢棄物邁向新的生命週期,達到物質全循環、零廢棄的願景目標。
#全球運籌
Action 44 / 營運總部貨暢全球
- 為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應積極打造優質投資環境,建立健全招商投資服務,吸引企業總部設立臺中,以促進產業群聚效益帶動經濟發展,此外,為協助臺中產業接軌國際,應協助企業提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及實體物流能力,拓展國際商機,邁向貨暢全球目標。
Action 45 / 國際會展產業核心
- 臺中擁有先天地理區位及後天產業根基之優勢,並結合未來臺中國際會展中心,適合以會展產業推動前店後廠經濟模式,吸引國際會展活動,促進國際交流,並擴展產品外銷能力提升產業國際能見度。
#國際門戶
Action 46 / 臺中國際機場門戶
- 臺中國際門戶海港與空港目前正處開發階段,未來擬以港市合一為目標,發展雙港核心區帶動打造中臺灣國際門戶。透過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意象使臺中國際機場邁向「國際」之名,冀望成為臺灣機場客貨運量最大集散地,與南北國際機場有明確定位區分,並配合臺中港打造獨一無二便捷海空運輸基地。
Action 47 / 臺中港自貿觀光門戶
- 臺中港區擁有先天海岸資源與產業發展條件,為使臺中港躍升國際化港口,配合港市合一目標,發展雙港核心區帶動打造中臺灣國際門戶,應全盤提升海港周邊空間品質,並導入產業進駐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創造獨一無二便捷海空運輸基地,同時引入多元複合機能,打造舒適宜居的雙港生活核心。
Action 48 / 臺中車站文創門戶
- 為使臺中火車站帶動舊市區發展,打通原有鐵路造成之隔閡,創造南與北、東與西地區暢通無礙,透過TOD導向進行開發,導入多元複合機能再創地方活力,建置立體連通軸帶提供舒適人本環境,未來配合轉運中心的建置,結合干城商業地區之活化,型塑結合商業、產業、科技、居住等面向之多元複合中部區域城際轉運中心。
Action 49 / 烏日高鐵轉運門戶
- 臺中以高鐵與臺鐵串連南北區域,作為中臺灣交通樞紐,除原有地利優勢外,雙鐵地區應結合TOD趨勢,發展為中臺灣區域發展運籌中心,進一步連結中、彰、投,建立低碳生活圈。透過高鐵車站周邊地區發展物流、會展等產業、支援服務、商業核心,並以多元運輸與服務樞紐打造高鐵車站入口門戶意象,發展中臺灣鑽石入口。
Action 50 / 水湳創新智慧門戶
- 水湳經貿園區未來將以「智慧、低碳、創新」為開發的願景目標,且遵循國土計畫「產業4.0、低碳城市示範區」指導,以朝向創新智慧發展,整體規劃五大專用區(經貿專用區、生態住宅專用區、文化商業專用區、創新研發專用區、文教專用區),並投入相關重大公共工程建設,擬透過園區帶動,擘劃更具前瞻性及創意性的國際城市。
#人才環境
Action 51 / 城市學園
- 因應產業變革,為使臺中子女能夠接軌國際社會,盤點臺中在地優勢及策略性產業(如中科、精密機械園區等),結合學校推動將產業融入教育學習,透過改善教學課程、打造合適學習空間、提供相關資源,以培育學生獨立思考及創造能力落實學以致用,成為具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
Action 52 / 國際人才家園
- 在全球化知識經濟密集時代,且伴隨著產業科技精進,吸引國際人才匯集已成為都市競爭力核心之一,而為角逐國際人才走進臺中,應朝向更包容及開放的都市社會環境,透過建構多元人才友善環境,包括居留、教育、工作、稅務、生活等面向,以強化臺中攬才與留才能力。
Action 53 / 新創樂園
- 為鼓勵青創族群,將透過提供良好新創投資環境、合適空間場域、政策資源投入,協助青年創業園夢,為都市發展帶來正向助力。
目前臺中市的新創基地有中央、地方與民間企業成立的「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TCN創客基地」、「中區物聯網智造基地」、「臺中跨境體驗示範基地」、「福爾摩沙雲創基地」及「審計新村、光復新村」等7處。
#行政效能
Action 54 / 智慧化基礎設施
- 為城市中各類建設(建築、基盤設施、基礎建設)建立數位分身(Digital Twin)為發展智慧化管理系統的目標,基於資訊化及智慧化營運管理之原則性需求,包括先進性、可靠性、安全性、實用性、開放性、可擴充性、經濟性、可維護性等,搭配BIM建築資訊模擬技術、GIS地理資訊系統、AIoT智慧監控整合技術等有效結合,建置一個應用於臺中市全市的3D資訊化平臺,為決策及管理提供強有力的綜合技術支援。
Action 55 / 數位發展平臺
- 隨著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Big Data)、雲端運算、5G行動通訊等數位科技發展,驅動政府治理朝向數位與創新發展。本計畫倡議服務型的智慧政府,提升「數位行政」與「數位服務」,透過公私協力逐步朝向「數位民主」,讓臺中成為全民共構的城市。
Action 56 / 落實廉政平臺
- 優化公共工程建設品質,營造優質採購環境,推動重大採購廉政平臺,對外公開宣示秉持公開透明方式辦理工程,杜絕外界的不當干預,營造優質工作環境。